2018金磚+大賽—模具數字化設計與智能制造大賽技術規程
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
首屆“模具數字化設計與智能制造”賽項
技術規程
一、競賽項目
賽項編號:BRICS003
賽項名稱:模具數字化設計與智能制造
賽項組別:中職組(學生+教師)、高校組
賽項歸屬產業:加工制造類
賽項類型:國際級競賽
二、競賽目的
本項賽事是在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深化一帶一路伙伴關系,開辟更加光明未來”的時代背景下開展的一項大型賽事,通過成員國之間的同臺競技與交流合作,在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范圍內促進智能制造技術的應用和推廣。
本賽項借助工業化信息技術、機器人自動化技術與模具設計制造無縫整合的系統化平臺,考核參賽選手模具CAD、加工工藝制定、CAM程序編制、機器人程序調試、大數據分析、數控機床切削和電火花放電型腔表面精細加工操作、模具裝配以及修模和試模等的全方位技能,從而完成“制件到制件”項目的完整過程。展現參賽隊的先進技術應用水平、模具工藝性分析與實踐、跨專業團隊協作、現場問題的分析與處理、安全及文明生產等方面的職業能力。引領智能制造緊缺人才培養方向和院校專業轉型升級,推動賽事成果轉化和產學研用國際合作。
三、競賽內容
競賽內容將以任務書形式公布。
?。ㄒ唬└傎悆热菖c方式
競賽采用實踐操作技能和技術答辯相結合的方式,第一部分實踐操作技能,選手根據賽場給定的制件2D圖紙、半成品模具實物以及賽場預先安裝的軟件、加工設備、輔助設備工具等,按照任務書要求,完成制件3D建模、快換模芯模具設計、智能產線調試、模具成型零件數控銑削和放電加工、模具裝配和試模、最終成型出合格制件等任務。然后結合第二部分技術答辯給出綜合評分。
1.智能產線調試
參賽選手基于MES系統與數控銑床、工業機器人、EDM、RFID信息識別系統進行參數設置及并網運行調試。工業機器人工位點的示教較正、產線自動運行調試。
2.模具方案設計
模具設計模塊包含了模具設計和模具工藝設計兩項內容如下:
參賽選手根據現場提供的產品2D圖紙,利用賽場信息化協同設計與制造平臺(ERP系統),基于CAD軟件完成產品3D建模和3D快換模芯模具設計(快換模芯圖紙由專家組提供,只需要設計出型腔、型芯、頂桿固定板三個零件)以及電極設計。
參賽選手根據設計出型腔以及電極的3D數模,基于CAM軟件完成模具型腔和電極加工程序的編制,基于賽場信息化協同設計與制造平臺(ERP系統),參照企業工作流程,完成賽項任務計劃并輸出任務分配,完成模具BOM表制定和輸出,完成零件工藝的編制并輸出零件加工工藝卡,完成模具工藝設計工作。
3.大數據分析與模具成型零件加工
參賽選手基于RFID管理系統,通過MES系統與智能產線結合,工藝安排自動完成模具型腔、電極NC加工、EDM放電加工,完成模具成型零件制造的工作。
4.模具裝配
參賽選手根據快換模芯圖紙及模具結構圖,正確制定模具零件的裝配、調試工藝,熟練使用頂針切割研磨機和電動(或風動)工具,對產品成型區域進行研磨、拋光等表面精細加工,并能按要求完成模具的裝配。
5.試模與修模
參賽選手需要熟悉塑料成型工藝,選擇注塑成型參數,分析與控制塑料制件的質量。將裝配完成的快換模芯安裝到已固定在注塑機上的模架進行注塑成型;根據注塑成型的產品質量,知會在場的專業工程技術人員對注塑機注射參數進行變更調試;在調試合格后,知會現場裁判員正式進行本階段考評。需提交連續自動成型的10個塑料制件,并在其中選取2個最好的制件提交分別進行精度檢測和主觀評判。
6.安全文明生產
要求選手工量具擺放規范,設備操作符合安全操作規范。
7.技術答辯
通過對成型產品進行質量分析,清晰影響注塑產品質量的因素。答辯中要了解選手對常見塑料模具基礎理論知識(包括塑料材料成型理論、模具鋼材的選用、注塑機的選擇等)的掌握程度。選手須根據給定場景,從功能和結構、使用價值、節約成本、人性化設計、團隊合作、事故預防、環保性、創新性八個方面對本項目進行準備,并按照比賽安排,根據準備內容進行答辯。
(二)競賽工作任務總體技術要求
1.本次競賽模具為注塑模具采用一模一腔方式,產品外形尺寸約為 60mm×60mm×25mm;
2.現場提供標準模架:參照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標準快換模架,采用快換模架。
3.制件成型材料:聚苯乙烯(PS)料,材料供應商和收縮率見最后發布圖紙。
4. 模芯組件尺寸及材料
型芯外形尺寸為110×110×40mm,型腔外形尺寸為110×110×35mm;型芯、型腔材料為P20;
5.競賽所用模芯組件及標準件由賽場統一提供。
6.模具裝配區:配置裝配工作臺10個、頂針切割研磨一體機2臺。
7.模具調試區:配置注塑機2臺:德立天全伺服智能精密注塑機(生產型),鎖模力80T。
四、競賽方式
1. 競賽以團隊方式進行,每支參賽隊由2名比賽選手組成。整個競賽過程包括:第一階段“實操競賽”和第二階段“答辯展示”兩個方面內容。實操競賽與答辯展示在總成績中權重分別為80%和20%。
2.競賽組別為中職組和高職組
中職組:1名教師和1名學生的師生組合;
高校組:2名學生的學生組合。
競賽根據報名情況可以分為綜合強化培訓、考試選拔和決賽,參賽選手以團隊方式進行綜合強化訓練并進行考試選拔,根據考試選拔成績,錄取晉級決賽,決賽的參賽隊中、高職各選出22個隊。綜合強化訓練和考試選拔日程另行通知。
3.競賽需采取多場次進行,由賽項執委會按照競賽日程表組織各領隊參加公開抽簽,確定各隊參賽場次;參賽隊按照抽簽確定的參賽時段分批次進入競賽場地比賽。
五、競賽流程(本流程以最終通知為準)